致青年教师:愿你怀揣勇气披荆斩棘,所得归于欢喜

分类:教苑美文 时间:2022-11-09 来源:中国教师报 作者:江牧

刚刚进入工作的青年教师们常会言说工作的艰难。教育是“人”的事业,也注定是难的事业。面对并不轻松的工作,教师朋友们能够从自身出发做些什么,从而有效缓解焦虑呢?我们一起来看名师郑英的建议。


时常收到青年教师朋友的留言或信件,多是诉说工作上的艰难,或是生活上的不顺,字里行间透出的多是焦虑、惆怅和沮丧。


教育确乎是难的,教师负担也属实不轻,造成教师负担过重的原因有许多,远的有外部原因,最近也最关键的还是自身原因。解决办法不外是改善外部环境并提升自身,只是前者牵涉到太多问题,非自身力所能及,所以这里只说说后者。


巧匠调木,智者调身,自我调试和自我提升是一切向上运动的起点,一个能调和自己身心的人,就不会去和所受的伤害生硬碰硬,也不容易伤害别人,从而让心灵有个栖居之地;如果他还能提升自己,就离优秀和幸福更近了。反之,一个不愿调试并提升自己的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有突出成就,哪怕是拥有优越的条件。


回望自己,也曾遇见过太多的困难和挑战,从这些困难和挑战中走来,还是有一些感触的,梳理如下,供亲爱的年轻同行参考,当然,我自己也会不断遇见新的困难和挑战,所以也是为了供自己观照。



1. 没有永恒惬意的人生,

从来都是焦虑与希望并存

Answer

小时候,特别羡慕大人,既有自由又能自主,所以盼着快快长大。


尤其上了学后,有了作业和考试,顿时觉得天底下没有比学业更苦的业,也没有比学生更苦的群体,更盼着马上长大。


等我如愿当了大人,却发现原来要肩负种种重担,实在是没有当小孩时的快乐和无忧,又恨不得重返童年。


曾对住在森林公园里的一对夫妻羡慕不已,因为那里有怡人的清新空气,有幽静的林间小道,而享用这些就是他们的工作福利。


然而,当这对夫妇得知有人羡慕他们时,神情诧异,连连说在这里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,哪有城市生活的丰富和有趣。


世间就是存在这样一种悖论,人们总是容易羡慕别人的生活,而感叹自己所处的地方没有风景,殊不知,自己所处的又恰恰是别人眼里的风景。


由此及彼地推广到职业,亦如此,别人眼里的清闲或优渥于当事人却多是愁苦和劳累。事实上,任何职业、任何角色都不轻松,都有各自的不易和艰难。


从商,要经受风险;从军,要经受危难;从教,要经受琐碎,概莫如是。


网络上有这样一句“生活里80%的痛苦来自上班,但不上班就有100%的痛苦来自没钱”,流传甚广,可见颇得世人认同。


现实中,没有永恒惬意的职业,也没有永远幸福的人生,从来都是焦虑与希望并存。


我曾自问,除了当老师我还能做什么,发现自己除了当老师几乎不能胜任其他任何工作,基于此,我早早安于斯。


当我安下心来,在这一片土地上深深耕耘,偶然间一抬头,欣喜地发现身边花开灿烂,果实累累,这喜人的景象一直延伸到自己的站立点。此时我才发现自己不但安于斯,还乐于斯,并成长于斯。


真实的教育人生就是这样,焦虑与希望齐飞,辛劳共成长一色,没有焦虑,是不真实的;只有焦虑,是苍白无力的。


亲爱的年轻同行,假如你长时期陷入焦虑,同时又选择继续当老师,那一定要做好调试并积极应对,若把教育纯粹过成了苦役,那终究是对自己的辜负和亏欠,毕竟为此投入了自己最好的年华和最浓烈的青春。


2. 资源不等于好条件,

而是能被利用起来的条件

Answer

身为教师,有太多的“身不由己”,也有太多的“迫不得已”,还有太多的“力所不及”,但无论怎样的境地,我们依然还有选择的余地,就是寻求现有条件下的最佳解决之计。


不去幻想在另一番环境中会有大作为,也不要抱怨当下未能施展身手是受了环境所限,那种认为换一个理想的环境自己就能大展身手的,是另一种形式的“文不对题”。


所以,不论何种处境,都尝试心平气和地面对当前现实,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,不推诿,不空想,定而后谋应对。


回想当年,刚入职时,因为集体宿舍不够,我住的是科技楼,只身一人。偌大一幢楼,放学之后便空空荡荡,而且每天晚上10:30保安准时来锁铁门,到第二天早上6:30再打开。


坦率说,我确实怀有恐惧,但又没有经济实力改变现状只能如此时,我尝试调适自己,并努力寻找可利用的资源。我发现这样的境地最不缺的资源就是安静,于是我买来一堆书,每晚静静阅读,结果当我沉浸于阅读时就会忘记害怕,还无意间为头脑种上了一些“庄稼”。


工作第四年,因为机缘得巧,我得以参加由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的《作业本》编写。环顾一圈,除了我是菜鸟,其他都是大咖。对此,我也是努力寻找自己的优势,发现自己有着最丰沛也最核心的资源——学生,于是每当题目编写完,便让孩子们做一遍,而后根据他们的反馈进行修改。最后,我负责编写的题目得到一致认可,意外还收获一波赞誉。


看,资源并不等于好条件,而是现实条件里能被利用起来的那部分。


记住一句话,“别贪心,我们不可能什么都有;也别灰心,我们不可能什么都没有”,所以任何条件下都要掌握主动权,努力寻找现有条件下的最佳解决方法,选择与现实的最佳相处方式,这才是积极的人生,也只有这样才会有深处的自信和从容。


图片

3. 怀揣勇气,直面每一个难题

Answer

教育是难的,遇见个性顽劣的孩子、非常难沟通的家长、棘手的突发事件,都特别考验我们,迈得过去,便是契机;迈不过去,便成危机。


回看自己,经历过太多艰难和太多挑战。尤其初当班主任时,中途转来一个精力过旺、行为出格的“红孩儿”,让我濒临崩溃的边缘。


听说对这类孩子要多多表扬,于是,只要这个男孩哪一天没有打人也没有课上吵闹,我就开启夸夸夸模式,以为通过贴标签就可以产生良好的“皮格马利翁效应”,结果换来的却是一句不屑的“当我傻子,切”;


又听说对这类孩子授以小干部、课代表一类的职务,可以把他们的精力引到正事上来,类似于“招安”,我马上给安排当纪律委员,殊不知男孩的粗暴管理惹起全班愤慨,于是他在甩下一句“我才不在乎什么纪律委员”后恢复往日模样;


屡屡受挫后,我选择了放弃,便以家访的名义动员转学,结果那位朴实的妈妈说了一句“我们家的真是害人,到哪儿都害人”让我再次败下阵来,且羞愧到无地自容……


种种挫败和折戟,让我反思过往种种,尤其男孩爸爸当我的面给了儿子一巴掌让我明白背后的深层原因,我定下心来怀着一丝希望咬牙坚持:


每天为男孩买早点,以免他再去逼迫其他孩子为他买零食;

每天在他作业有错误的地方先打“﹨”,等他订正后再加上“∕”变成“√”;

每天放学后亲自“送”他回家,以免他在路上去伤害其他孩子;

每天准备一个小故事,既是作为路上的话题,也是为了给他的心灵一点一点着色;

……


当我心怀期待又奋力前行,回首间发现不知不觉已是柳暗花明:男孩会在我嗓子不适时带来胖大海;会每天给班里扛桶装矿泉水;会在非典期间给我带来口罩……甚至毕业后一次来看望我时说“如果班里有小朋友不懂事,跟我说一声”,华丽丽从“让你烦恼”转身为“为你撑腰”。


这让我深深体会到,教育生活是丰富的,其中包括伴之而来的意外、挑战、惊喜以及可以用来装点回忆的挫败。


成长总是带着蜕皮的阵痛,但只有经历过这样的阵痛才能让你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,而且所有的成长和超越都匹配等量的艰难,也匹配对等的勇敢。所以有些弯路必须自己经历,否则,人生会缺一点钙质。


人的脆弱和坚强都可能超出自己的想象,所以面对阴霾的最好方式是鼓起勇气去穿越。凡属历练,皆为序言。


4. 提升思考力,才能提高行动力

Answer

忙,固然可以对抗岁月的庸常,但前提是要适得其所,否则,那种不辨方向的忙是没有生产力的。电影《无问西东》里,面对吴岭澜“每天把自己交给书本,心里就觉得踏实”的茫然读书,教务长梅贻琦用一句“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,有一种麻木的踏实,但丧失了真实”一语点破。


可见,“铁杵磨成针”式的死磕并不必然提升成效,有些辛劳只是看起来忙碌,实则是一种盲目的忙碌,只是行动上一直在打卡,却忽视或掩盖了脑力上的出勤,这样的忙是一针隐蔽的自我麻醉剂,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做得特别辛苦却没什么成效的深层原因。


没有深入触及问题的根源,所有行动都是徒劳。一旦问题堆叠,又看不到出路,就会让人沮丧进而焦虑进而畏惧。


“面对最原始的问题,站在问题开始的地方”,那么如何找到问题的源头?我的方法如下:


先从结果倒推。


我们平时总是强调过程,总说过程更重要,我倒认为结果和过程一样重要。这不是唯结果论,也不是过于功利,而是因为结果是一面镜子,可以将过程反射回来,供我们判别自己的做法是否科学,有无走偏。也就是说,通过结果来“回放”过程,可以帮助你倒推回去追寻根上的因,抽丝剥茧,找到源头,从而调整好方向。


再取“旁观者”角度。


生活中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,看别人下棋时,往往会有高超奥妙的棋路,轻易就看出棋手的意图而将其破解,可轮到自己下棋,却往往苦苦思索还会走出荒疏的步数,何故?那是因为当我们旁观时,不会在意结果,不执著于胜负,只投入于棋局,所以能冷眼旁观清醒判断。所以面对问题,跳脱出来,拉远一些距离,有时能帮你看得更分明。


最后站在“高处”看。


教育中,许多现象看着相殊,实则本质相同,比如有些孩子看上去怯生生,而有些孩子孩子看上去很乖戾,可能根上都是因为自卑。而许多现象看着相似,实则相去甚远,比如一些喜欢留长刘海的孩子,有的是认为这样很美,有的却是因为自卑给自己一点安全感。对此,只有站在“高处”才能俯观全貌看得真切。当一个老师能高屋建瓴地看问题,就会有一种掌控感,自然就会生出镇定从容。


以上这些,都有赖于思考力的培育,一个人若想脱颖而出,首先必需是思考力的出类拔萃。关于思考力,我们要有这样的认知准备,一个人在思考上花费的时间,一开始并不会带来明显的收益,甚至在累积的速度方面,慢于直接行动。随着思考时间持续增加,个人终将获得蜕变式的成长。


提升思考力,才能根上着力,进而提高行动力。


5. 相信时间的力量,做个长期主义者

Answer

我曾无比投入地写过一篇题为《课堂,请走出“伪生成”的沼泽》的文章,花了整整一年时间。


因为当时无人指导,我便采用了最原始的笨办法:文章成稿后,先放置着不理,但对这个主题保持高度的敏感性,大量阅读,查阅资料,留心课堂,一个月后再回看原稿,便见出了问题,于是进行修改,再放置一段时间……如此循环往复了十几稿。最后在参评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年会论文评比时,竟获一等奖,更让我吃惊的是被选登在《中国教育学刊》上,而且标题被用了最大的字号放在封面的最醒目位置,那一刻,我赫然发现“原来我可以”。


这让我尝到了专注、投入、静心的甜头,更愿意做个坚定的长期主义者。


对待教学,我始终坚持像第一天那样工作,专注而虔诚地备课、上课。比如备课,我会用上四本教材,一本是自己上一轮用过的,一本是上一届一位出众的学生的,两本是新教材,一本用于草稿,一本在誊抄后用于上课。当我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,在讲台上收获亮晶晶的目光时,那种愉悦感和满足感是真切且深刻的。


对待育人,我更是系统考虑,为孩子成长计深远。每月一期的“百家讲堂”饶有兴致地一做就三年共三十期,被孩子们视为精神成长的沃土和乐园;二十四节气一期不落地走进八卦田,然后带着孩子们一期不落地深度走进校园,乃至孩子们看到一棵樟树树冠被大雪压断后说“心都疼”;布置了一份《值得用一生去完成的作业》(见人民教育公众号《这份特别的假期作业,可以用一生去做》),不停留于是某时某刻,而是着力于一生中的时时刻刻,这样即便孩子们将来告别学校,也愿意选择继续以不断自我提升。


在这个时代,专注是个稀缺词,沉静是个高级词,它们都是一种守势的功,而长期主义者就是愿意选择专注和沉静的人,在时间的洪流里,遵从自己的内心节奏。


这个世间没有所谓的速成法,没有平白无故的横空出世,也没有毫无缘由的脱颖而出,所有的闪亮登场都是苦心造诣后的厚积薄发,都是功夫到家后的水到渠成。


所以,从容笃定的人,定是眼光长远,见识宽广,世界观独立而稳固,愿意将时间和精力长时间投放在一点上熊熊燃烧,择一事终一生。如于漪老师坚持“一辈子做教师,一辈子学做教师”,最后在教育的大地上留下了恒久的印记。


假如你遭受委屈,那么告诉自己,泪水和汗水的化学成分几乎一样,但结果却是迥异,人生路长,大度何妨,即便经历风霜,也要看不出沧桑。


假如你劳而无获,别急着赶路,先调整好方向收拾好行囊,再奋力前行,或许山穷水复后,你惊喜地发现过往的一些遗憾竟然成了一种欲扬先抑的铺垫。


假如你不被关注,那么我想对你说,经得起恒久的等待和磨砺的,总是走得更远。网络上有这样一句话,“所谓光辉岁月,并不是后来闪耀的时刻,而是无人问津时,你默默努力的日子”,深以为然。


假如你陷入低谷,那就默默努力,在黑暗里把自己打磨成一个珍珠,击溃黯淡和沮丧,那时你获得的不只是“多巴胺”,还有“内啡肽”,在对抗疼痛中生出深层的快乐。


请相信时间的力量,做个长期主义者,专注于教育这一事,绵绵用力,久久为功。


人生是选择的结果,昨日种种,皆成今我。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,因为坚持的人越来越少,所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。


教育不会天降奇迹,全凭我们挥舞双手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去披荆斩棘。最炫酷的教育人生不是一帆风顺,而是怀揣勇气披荆斩棘后一脸傲娇地说“很难,但我可以”。亲爱的青年教师朋友,愿你在教育路上怀揣勇气披荆斩棘,所得归于欢喜。




版权声明

本网原创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【注:凡注明“来源:XXX(非陕西教育在线 ek12.vip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;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邮箱:xazgknews@163.com】

标签
二维码

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
必看
必看
  • 西安市鄠邑区东关小学:规范课外读物 落实“五项管理
  • 周至县广济初中课后服务旗操
  • 西安市鄠邑区东关小学:优化作业“双减”提质
  • 标签
    热榜
    QQ

    微信扫一扫

    WeChat
    Top